close

民主幾乎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概念但是每個人心目中的民主可能不大一樣這可以說很正常,因為民主概念起於古希臘時代,距今已有約兩千五百年,在這漫長歲月裡,民主概念經歷了不少改變,多年的演變自然讓民主有多個不同形象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 

古希臘有許多城邦,各自實行不同的政治體制,亞理斯多德深入研究這些政治體制的差異,成為政治學的開山祖師,他依據兩個標準,統治者人數和是否以城邦的公共利益為宗旨,把政體劃分為6種主要類型:君主、貴族、共和、僭主、寡頭和民主。前3種是正體,以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為依歸,後3種是變體,不照顧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例如民主政體由平民主政,只照顧平民或窮人的利益。 

古希臘民主政體的實踐只有很短時間,但這樣的民主概念持續了兩千多年,偶而總會被一些思想家提出討論,思想家們幾乎都和亞理斯多德一樣,把民主視為是貶詞,對民主頗有保留,認為平民缺乏治國的知識和能力而且不理性,擔心民主變成民粹,甚至成為多數暴力。 

古希臘的民主跟貴族統治、菁英統治是區別開的,比較接近現代所謂的民粹,到了近代,民主的涵義被擴大,不再排除貴族統治和菁英統治,於是民主逐漸從貶詞變成了好詞。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和1776年的美國獨立被視為是民主發展的里程碑,那時的英國和美國無疑屬於貴族統治和菁英統治,英國直到19世紀才有普遍的公民權,而美國到1830年代,大部份成年白人才有選舉權,到1963年黑人才有選舉權。 

近代民主的興起與社會主義的興起頗有關係,因為兩者都強調平等,都支持平民大眾的權利。進入二十世紀,美國與蘇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激烈競爭,双方都提倡民主,使民主更大行其道,雖然資本主義民主與共產主義民主有些差異,後者更強調平等,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一度較有優勢。 

民主一直講的是如何讓人民參與有效治理國家,再把成果普遍分享給人民,可以稱為實質民主。1942年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出版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認為政治權力始終都在菁英階層當中轉讓,實質民主幾乎是空想,他因此強調程序民主,民主僅是產生治理者的一個過程,選舉治理者才是民主的核心。為了扭轉上述資本主義民主的不利地位,因為美國實行普遍選舉,美國完全接受了熊彼特的理論,大力推崇和推廣選舉式民主,隨著蘇聯共產國際的崩潰,選舉式民主成了民主的標準。 

選舉式民主已經被推廣到世界大部份地方,但是成效並不好,許多「第三波民主」國家雖然有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國家治理卻長期停滯不前,而「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化更只有災難,顯然只有程序民主不見得能達到實質民主,民主的涵義還是需要從程序民主回到實質民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民主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