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教育方面卻是相當相似,這大概是因為兩岸的文化背景類似,都承襲了中國超過千年的科舉制度的精神,兩岸的教育都注重考試,而且儘量是大區域統一命題,紙筆就能作答,並有標準答案,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然後根據考試成績分派學校,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較好的學校,被分配到較多較佳的學習資源。

兩岸的教育目標也很相近,大致上各有五個教育目標,台灣的五育是德、智、體群、美,而對岸的五育則是德、智、體、美、勞(勞育是勞動技術教育),差別只有群育和勞育,理想上教育的目標是五育並重,然而因為注重考試,造成考試引導教學,在上述的六個教育目標中,德育和群育完全不能以考試評比,體育和勞育難以以紙筆測試,而美育則少有標準答案,因此都被排除於一般的考試之外,只剩智育成為實際上教育的主要目標,而且特別注重智育中易於考試評比的部份,考試窄化了教育的目標,這是兩岸教育的基本特徵,影響深遠。

在國家發展的初階段,人民的智育程度是最能立即提高生產力的,例如工人的識字率高,就容易學會基本的生產技術,會有較高的生產力,然而兩岸目前都已經通過了發展的初階段,需要多元的教育目標,才能開發出多方面所需的人才,而且每個人天賦不同各有所長,多元的教育目標才能發掘出每個人的天賦長才,讓社會全面均衡進步,這時獨尊智育成了教育上的缺點,急需改正。

台灣今年剛開始實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其主要理念包括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等,就是要揚棄獨尊智育,而達成五育並重的理想,但是其多元比序的入學方案相當複雜,再加上免費、免試、減輕學生負擔的口號,導致教育專家、家長、教改團體、明星學校、學生、教師,人人都有不同意見,反對的聲音至今餘波盪漾。觀察家以為十二年國教的改革大方向正確,而且早些年就該實行,同時顧及多元的教育目標免不了使入學的比序方案比較複雜,而每個人對於哪個教育目標應該優先、偏重,不可能都一致,但這是不太重要的細節,遠不如大方向正確重要。十二年國教未來能否成功取決於智育以外的四育的評分是否實在、公正,這有賴教師、學生、家長都真心接受多元教育的理念,而不要做假、做表面工夫,換句話說,教育改革取決於社會人心的改革。

中國也有考試掛師及教育目標窄化的現象,但是沒有台灣嚴重,因為共產黨和共產黨青年團(共青團)承擔了許多青年教育工作,特別是智育以外的教育,共產黨和共青團持續召募大量優秀的年輕人加入組織,並培養、考核他們的品德、勞動技術和精神、組織能力、領導力、服務精神和態度等,相當程度彌補了教育目標窄化的弱點,由於共產黨和共青團的重視,整個社會不會太忽略智育以外的教育,這恐怕是共產黨無心插柳所獲得的好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十二年國教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