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社會原來領先西方,但是十八世紀西歐開始工業革命,科技發展一飛衝天,很快把中國遠拋在後,原來領先的中國為何沒有開始工業革命,反而讓原來落後的歐洲搶到先機?這是社會科學界著名的李約瑟難題」,讓人懷疑中國人是否創新能力不及西方人,即使近年中國重新崛起。

史丹褔大學講座教授歷史學家Ian Morris2010年出版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台灣中文譯本名為「西方憑什麼」),不只回答李約瑟難題,他建立衡量社會發展狀況的指標,根據考古和歷史記錄,比較過去一萬五千年的東方和西方社會發展指標,發現東方和西方社會曾經互有領先,而造成領先的原因是地理因素,而非文化、宗教、政治、基因和偉人等其他原因。若單只回答李約瑟難題李約瑟難題可能成為一個特例,不容易讓人信服,Morris教授考慮世界歷史的長遠發展,獲得歷史發展的通則,很有說服力,其貢獻令人敬佩。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是十五世紀後期開始的地理大發現,包括1487年迪亞士航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和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古巴群島等,地理大發現使歐洲人可以殖民美洲新大陸,並且不需要經過中東和阿拉伯地區就能到達東方,大大擴展了歐洲人的發展空間,歐洲人既獲得相當大殖民和商貿利益,又因為遠洋航海的需要和對世界的了解,例如確證地球是圓的,而萌芽了近代科學,相信宇宙有機械式的自然規律,可以透過觀察、實驗,發現這些自然規律。由於歐洲和美洲之間的繁茂經貿墊高人力成本,加以近代科學的萌芽,於是發明出許多機械以取代人力,造成輝煌的工業革命。

早於西方發現新航路,明朝的鄭和在14051433年間曾率船隊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鄭和的船隊和航海技術勝過地理大發現時的西歐,為何鄭和或中國後繼的航海家沒有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而產生工業革命(近年有人認為鄭和曾航抵美洲,但似乎沒有充分證據)這有兩個原因,首先,西歐跨越大西洋到美洲,約五千公里,而中國跨越太平洋到美洲,距離幾乎加倍,西歐佔盡地理優勢。其次,中國一向是陸路國家,航海貿易視為次要,因此鄭和之後,航海事業即中斷,而歐洲臨地中海,一向重視航海貿易,有強烈動機尋訪新航路,去探訪當時領先的東方世界(哥倫布至死都以為他所到之處是印度)

根據Morris教授的理論和數據,過去世界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地理因素,中國因為開發出富裕的江南和連通南北的大運河,曾經領先西方一千兩百年,西方則因為地理大發現,而在十八世紀啟動工業革命,幾乎主宰全世界,地理因素造成環境的改變,人類天生會適應不同環境,就環境的需要,去解決所面對的問題,使社會不斷進步,而不是文化、宗教、政治、基因、偉人和創新能力等因素決定過去的歷史。

現在的東方和西方愈趨相似,地球似乎不再有新的地理優勢,雖然過去的歷史是越來越清晰,可惜無法從過去的歷史預測世界的未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工業革命 地理大發現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