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舉行總統大選前的兩黨初選,目前態勢逐漸明朗,民主黨只有兩位參選人希拉蕊和桑德斯,共和黨則只剩三位參選人川普、克魯茲和凱西克,明顯領先的是希拉蕊和川普,他們幾乎確定是兩黨最後推出的候選人,其中一人會成為美國總統。今年美國大選這幾位主要參選人透露了什麼?
今年美國大選的最大特色是極端言論當道,在五位主要參選人中,桑德斯偏向極左,川普和克魯茲偏向極右,三人都傾向於反對已有體制,只有希拉蕊和凱西克屬於體制內的傳統兩黨參選人。美國過去的大選也有偏向極端的參選人,但多屬陪榜性質,從未像今年這樣多人成為參選主流,而且極右的川普極可能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為什麼會這樣?
美國自80年代雷根總統實行新保守主義起,政策越來越傾向資本家,2001年911之後,為了全面反擊恐怖主義,而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使國力損耗巨大,到2008年更因為房貸泡沫破裂,引起全球金融危機,整體而言,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就一直經濟不振,造成貧富差距大幅擴大,窮人對政治和華爾街都極為不滿,於是傾向支持反體制的極端參選人,或支持極左的財富重分配,或支持極右的鎖國、反移民和反穆斯林。
若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他的極右思維當然令人心驚,即使希拉蕊當選,她也需要調整政策,以安撫為數不少的極端選民,換句話說,無論誰當選,極端思想和民眾都將影響美國未來的施政。其實過去幾年,極端思想已經使民主、共和兩黨分歧越來越大,鬥爭越來越激烈,不只一次造成政府的法案和預算在國會無法通過,讓歐巴馬總統無法施政,這種狀況未來很可能繼續發生、癱瘓美國。另一方面,極端思想時常是唯我獨尊、只管本身利益的,對於美國的國際關係絕無好處,將使美國難以領導世界,影響美國的霸主地位。
美國以資本主義立國,一向實行中間偏右的政策,有利於資本家和有才幹者,資本家和人才易於發揮也獲利豐厚,因此吸引全世界的資金和人才投入美國,提升美國的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是其最大優勢。當經濟好時,人才和資金領先所產生的貢獻多少能分配給窮人和一般民眾,但是近年經濟成長走低,在中間偏右的政策之下,窮人和一般民眾就分配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了,造成很多中產階級逐漸淪為窮人,動搖了美國的立國基礎,是美國當前的最大危機和挑戰。
最近美國總統大選透露出極端思想的興起、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兩黨競爭的惡化等,總的看,就是民主制度的崩壞和美國國力的衰退,美國一向是民主的典範,若不能趕快矯治其民主弊病,將使美式民主逐漸失去吸引力,並加速美國霸權的衰落。台灣這種緊跟著美國霸主的國家也要跟著擔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