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蔡英文總統在民進黨創黨三十週年紀念日以黨主席的身份發給所有黨員一封公開信,信中當然都是一些鼓舞士氣的話,並期望獲得黨員的持續支持,最受關注的則是有關兩岸關係的部份:「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過去幾個月,蔡總統及其內閣為了緩和兩岸關係,多把對岸稱為中國大陸,這封公開信則把對岸稱為中國,恢復民進黨一向稱呼對岸的名稱,隱含著就是中國和台灣「一邊一國」。民進黨長期主張台獨,現在全面執政,正躊躇滿志,只會更加推進台獨,或許遮遮掩掩,以免刺激對岸,絕不可能改變台獨立場。稱呼對岸為中國,正是力抗中國壓力的表現。
蔡英文從總統大選前至今大約一整年,都聲稱兩岸關係能維持現狀,以安撫台灣老百姓,現在兩岸關係的原來現狀顯然無法維持,蔡總統終於說了實話「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我讚許蔡說出實情,但蔡是否應向全民道歉?不論蔡過去的維持現狀是誤判形勢,還是故意欺騙。
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顯然比現在好,但現在的兩岸關係卻比較真實健康。中國大陸,無論人民還是政府,都極盼望統一,台灣人則多數不願統一,在馬政府時代,兩岸都作假,大陸假裝不求統一,只要台灣不獨立即可,台灣則迎合大陸不獨立,卻傾向「獨台」,大陸以統戰拉攏台灣,台灣則獲得實質經貿利益;兩岸不可能永遠假裝,双方終須面對真實世界,現在的兩岸雖然仍有偽裝,比較馬政府時代更接近真實,大陸盼望統一,台灣人多數不願統一,双方難免有矛盾衝突,民眾都看得到、感受得到,才是健康的,不會被政治人物所蒙蔽。
大陸盼望統一,台灣人多數不願統一,就像兩輛對向而行、要對撞的火車,過去火車駕駛員總欺騙、安撫乘客火車不會對撞,那是不對的,火車上的乘客有知的權利,乘客若知道火車將會對撞,可能促使駕駛員改變行車方向,或者選擇自行下車、以自保安全,無論如何,駕駛員欺騙乘客火車不會對撞,是絕對不對的。現在兩岸的態勢逐漸明朗,駕駛員大概也不容易再欺騙乘客了。
蔡總統說:「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多大效果的。廠商覺得哪裡好賺錢,就會去哪裡,多半不會聽政府的指導,當年李登輝總統的「戒急用忍」政策就是明顯例子,戒急用忍延緩了廠商投資大陸的腳步,錯失許多商機,但是最後要去大陸的廠商還是都去了。當年戒急用忍有法律和財務上的實質限制都無法阻擋廠商投資大陸,現在蔡政府幾乎只是口頭宣示能有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