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台灣討論得最多的、也幾乎是民怨之首的是受薪民眾的低薪問題,根據歷年的統計資料,近十幾年來,台灣的實質薪資(薪資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完全沒有成長,甚至是小幅衰退。另一方面,近十幾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雖不如早年輝煌,但年平均仍有百分之3、4,這表示企業主仍然有賺錢,只是很少分給受雇的員工。
從企業主的角度想這是很正常的,在早年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年代,我每年賺例如一千萬,我願意分五百萬給員工,現在的市場不如以前好賺,我每年只賺5百萬,但是我付出的辛苦和承擔的風險和以前一樣,因此我仍該賺5百萬,於是只好不分配利潤給員工了。
社會主義雖有很多流派,但共通點是重視勞工或受僱者的權益,相對地,資本主義則比較站在資本家一邊,著重如何有效運用資本,獲得最大效益。社會主義早就告訴我們勞工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向企業主爭取應得的權益,否則個別的勞工對於企業主必然是絕對的弱勢,這就是勞工需要有的勞工意識。觀察歐美的一些先進國家,它們都有相當強大的工會組織,工會每年會和企業主協商加薪幅度,若企業主不能接受工會所提的最低加薪訴求,工會就有可能發動罷工,以迫使企業主接受訴求。在這些西方國家,罷工還蠻常見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兒子在加拿大唸書時,竟然遇到教師大罷工,兩、三個禮拜,所有學生都不用去學校上課。教師罷工若發生在台灣,學生家長一定罵翻天,但換一個角度想,這是對學生很好的勞工意識教育。
共產黨是信仰社會主義的,而且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共產黨顛覆國民黨統治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組織工會,發動罷工,把國民黨打成"萬惡"資本家的同路人,因此國民黨遷台以後,當然視社會主義和工會組織如洪水猛獸,在教育上忽略及批判社會主義,在法律上壓抑工會的形成和工會的權限,長年下來,使大部份台灣人極缺乏社會主義觀念和勞工意識,甚至以台灣從來沒有罷工而沾沾自喜,當受雇者都不懂得團結起來要求加薪,會自動/主動幫員工加薪的企業主恐怕只有極少數的慈善家了,這是台灣低薪的主要原因。
台灣近年逐漸有比較多社會運動關注勞工的權益,然而很多有關勞工權益的社會運動都指向政府或特定的黨派,幾乎變成藍綠政治鬥爭的工具,這是搞錯了方向,爭取勞工權益的主要對象應該是企業主/資本家,總強調藍綠政黨的競爭,躲在背後的企業主/資本家可就輕鬆了。
適當的勞資關係取決於勞工有關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勞工有關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則取決於全民的勞工意識,全民有勞工意識才能督促立法院制定有效的勞動有關法律,全民有勞工意識並了解相關的法律才會知道如何保障勞工的權益,所有的基礎都是勞工意識,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台灣的教育只注重學科領域,太忽略包含勞工意識和勞動相關法律在內的生活教育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