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1996年實行全民投票直接選舉總統,至今已經十八年,經歷了三位總統和兩次政黨輪替,該是時機來回顧及檢討全民選舉總統的利弊得失。
全民選舉總統的明顯優點是總統執政的正當性,全民投票賦與當選總統者毫無疑問的正當性,即使得票率未過半,當選總統者依法獲得全民的授權執政,沒有人能挑戰其正當性,因此政權穩定、人心安定,在此氛圍下,理論上執政者比較容易推行其政策,而民眾會傾向於支持執政者的施政。
理論上好的東西卻經不起實際現實的考驗,台灣全民選舉總統以來的三任總統,撇開藍綠,只有第一任李登輝算得上差強人意,繼任的陳水扁後期出現紅杉軍的反貪倒扁運動,至今陳還因貪污洗錢罪在獄服刑,而現任的馬英九施政失誤連連,如今的支持度只有百分之十幾,以這樣的支持度根本不可能實現任何政經改革。
回顧上述三位總統,李登輝的崛起主要是由於威權時代蔣經國的賞識拔擢,96年的總統選舉等於是事後追認而已,真正由全民抉擇選出來的總統就是陳水扁和馬英九二人,為什麼全民選出來的總統都不適任,還比不上蔣經國的挑選?
回顧台灣全民選舉總統的積效實在不佳,讓人懷疑一般大眾是否有能力判定政治人物的優劣,首先,大型選舉的選民只能透過媒體來認識候選人,選民要在立場不同的媒體所發佈的大量候選人資訊裏,篩選出公正可靠的資訊本就不易,其次,大部份選民不是政治人物,沒有施政經驗,恐怕很難體會施政的難處,無以判定候選人施政能力的優劣。其三,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是媒體寵兒,善於營造自己的媒體形象,但是治國能力不只包含媒體操作能力。
拿大企業挑選總經理來對比國家挑選總統,總經理和總統的目標相似,分別是領導企業和國家不斷進步壯大,企業挑選總經理通常是由董事會(大股東)在相關業界物色適合人選,從來沒有企業是由所有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總經理,這顯示全民選舉總統是政治性的決定,而非注重專業的決定,因此全民所選出的總統注定多半不會很有施政的專業能力,我們只好接受這個事實吧!(異議者可能會說企業和國家不同,企業是根據股權比重決策,而國家是一人一票,人人平等。關鍵不在企業的權力結構,若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總經理真能選出最好的總經理,擴大企業利潤,大股東自然樂意放棄其股權優勢,採取股東一人一票選舉總經理,以獲取最大利益。)
上述討論雖然針對台灣的總統選舉,其實也適用於一些較大型的其他選舉,如縣市長的選舉,選舉式民主讓人民有當家作主的感覺,普遍受到一般人歡迎,但是選舉能否選出適任的人則很難說,贊成民主的人都相信民眾的智慧和抉擇,從理論和實務上看卻不見得正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