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教育的共同特徵是考試掛帥和獨尊智育(詳見前文兩岸的教育—考試掛帥與多元目標),從家庭到社會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是數理成績,而數理成績主要是以考試來評定,在一些國際上中學生的數理評比測驗中,華人學生一向表現優異,比美國學生的表現好得多,然而美國在科技的研發創新上,仍然領先群倫、獨占鳌頭,是我們的數理教育有肓點嗎?

考試最為人稱道的大概是其公平性,大型考試(如入學考試)的試題多半有簡短的標準答案,學生面對同樣的試題作答,其考試成績是客觀、公平、而明確的(甚至能以電腦機械式的評分),以現在社會每人擁有的資源差異頗大,教育的公平性當然非常重要,可以說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然而不只要公平,考試掛帥能達成數理教育的目標嗎?

觀察家大學主修數學,到美國加州攻讀博士學位時,曾擔任助教,幫教授評考試成績,教授出了一個三角的題目,類似 sin(x+y) 之類,大部份美國學生都答不出來,而所有的台灣學生都直接寫出 sin(x+y) 的公式,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兩個美國學生在考卷上洋洋灑灑地推導出 sin(x+y) 的公式,就成績上看,美國學生的整體表現遠不如台灣學生,但這只不過是因為美國學生沒有熟記 sin(x+y) 的公式;另一方面,那兩個美國學生能推導出 sin(x+y) 的公式,其數學能力恐怕強過大部份台灣學生(懂些數學的人都知道,思考推導的能力遠比熟記公式重要)。這個實例顯示,一般考試只管答案是否正確,不見得能測出學生的真正程度,而考試掛帥導致學生善於考試,卻未必有真才實學。

數理教育除了要傳授學生數理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但是考試時的題目必須有答案,不可能是真正未知的問題,因此準備考試有兩種方式:方式一、多去思考和解決一些自己還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從思考和求解的過程中,磨練出思考和求解的能力。方式二、研習和記憶大量過去考試的試題及其答案,只要未來考試的試題不跳脫出過去考試的題庫,就能獲得好成績。方式一比方式二符合數理教育的目標,但是就準備考試而言,方式二卻是比較有效率的,思考和求解一個未知答案的問題很容易就花掉一、兩小時,而一、兩小時足以研習和記憶恐怕8到10個過去的試題及其答案。考試掛帥造成學生多採取方式二來學習,對近期的考試有利,對長遠的研發創新能力卻是不利的。

觀察家讀過許多美國科技創業者的回憶傳記,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中學時代都曾在課外自行設計一些新奇有趣的電子裝置,帶到學校向同學炫耀,被同學視為英雄,這恐怕是美國科技創新源源不絕的文化背景因素,對比之下,華人社會似乎更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很少有學生在課外自行設計新奇的東西。

華人一般很重視教育,是其優點,然而考試掛帥卻有其局限性,無法充分達成數理教育的目標,當考試不能達成數理教育的目標,它所擁有的公平性變成是假公平,如何在心態和制度上修正考試掛帥的弱點,是我們需要努力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數理教育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