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剛讀完J. Burbank和F. Cooper合著的「世界帝國二千年:一部關於權力政治的全球史」(Empires in World History: Power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兩位作者寫作時是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歷史學系的教授,他們在書中檢視了世界上曾經出現的主要帝國,起於古代的羅馬和中國秦、漢兩朝,一直到近代的英、美、俄,以及近年崛起的中國,他們對現代中國著墨並不多,但讓我們看到歷史學者如何以世界史角度看待中國的崛起。
「帝國」一詞因為帝國主義,而令一般人有負面印象,但是兩位作者不做價值判定,把一個國家稱為帝國,並無褒貶之意,例如把前段所列舉的國家全視為是帝國。兩位作者應該是美國公民,但是不避諱美國曾多次為了本身利益,而推翻不合己意的政權,並扶植親美政權,以此觀之,兩位作者算是相當公允的。
書中區別帝國和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傾向於把國界內的人均一化,同時還會把不屬於本國的人排除在外;帝國則向外延伸(常常是強迫性的),把不同民族拉進來,各民族的差異則在帝國治下被刻意突顯出來。帝國這個觀念本身,就已經預設要用不同方式,來治理政體內的不同民族。」民族國家的觀念大致起於十七世紀的歐洲,但是當時歐洲各國正開始殖民世界,都是帝國,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各國才逐漸趨近於民族國家,因此民族國家的歷史相當短,遠不如帝國的歷史悠久。
書中主要在描述各個帝國在廣大疆土上,統治多個民族或族群的不同方式,以中國為例,儒家君臣父子的道德社會階序和組織龐大的官僚系統是其統治特徵,與其他帝國都不相同。
民主的概念發紉得很早,羅馬早期曾實行所謂的共和體制,但隨著羅馬的擴張,「帝國治理工作的需求開始壓倒了共和國精簡的組識」,羅馬在西元前一、二世紀,經過一些波折,終於改為皇帝專制的帝國,後來分裂為西羅馬和東羅馬,東羅馬帝國竟綿延一千多年。民主到了近代大行其道,但是縱觀歷史長河,民主只是許多統治手段之一,而民主的方式也不只一端。
兩位作者把中國的「改革開放」評為:「這不是自由貿易也不是西方的勝利,而是長壽的中華帝國傳統又一次的轉型」,把香港的「一國兩制」評為:「香港回歸也突顯了帝國發展與互動的變幻莫測」,他們這樣述說現代中國的崛起:「這個長壽的帝國正扭轉著持續了兩百年的勢力分布,…,以全球政局推動者的身份重新出現在歐亞大陸上,再一次改革、振興了自己的帝國傳统」。
由於近代民族國家、民族自決等觀念的興起,現在世界上的國家數是空前地多,但是世界有變得比較好嗎?恐怕沒有。以現在令歐美,甚至全世界,都極為頭痛的中東和北非地區為例,這個地區在一次大戰以前的幾百年都屬於奧斯曼帝國(也翻譯成鄂圖曼帝國),當時是相當穩定的,一次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帝國分裂成現在的許多國家,加以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派,造成至今烽火不斷、生靈塗炭,民族國家真不見得比帝國好。
十幾年前,很多學者和評論家還質疑中國的崛起能否持續,現在已經很少這樣的質疑,歷史學者把中國的崛起視為是長壽的中華帝國的復興,中國將恢復到兩、三百年以前在世界上原有的地位,中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被預期將持續走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