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自由和民主推崇為普世價值,推廣到全世界,但是結果似乎並不好,世界仍然動盪不安,多數窮國仍是窮國,很多百姓即使有了名義上的自由民主,還是朝不保夕,過不上安穩尊嚴的生活。美國錯在哪裡?自由民主真那麼重要嗎?
成語有:「民以食為天」。管仲說:「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義」。太明顯了,經濟比自由民主重要,人總要衣食無虞才會想到其他,人若無法溫飽,為了溫飽,什麼不情願的工作都得幹,何來自由?更別提民主。
無論國家社會是否自由民主,底層的弱勢者永遠是最可憐、無助的,弱勢者的特徵是貧窮又沒有知識,貧窮讓生活不好過,沒有知識則容易受人擺佈欺侮,卻求訴無門,因此國家除了發展經濟,消滅貧窮之外,最重要的是發展教育,讓人民識字、有基本知識,包括了解公民的基本權益、懂得上互聯網蒐集資訊、表達訴求等。當人稍有財產又有相當知識,就不再是弱勢者,沒人(包括政府)敢隨意欺侮他,因為他有能力運用其知識和財產加以反擊,他自然有了人權和尊嚴,與自由民主沒有多少關係。
經濟和教育相比,經濟更優先,人總要先填飽肚子,才有餘暇去受教育、增知識。另一方面,經濟和教育優先於自由和民主,不僅因為經濟和教育讓人活得有人權和尊嚴,更因為教育和知識才能達到高品質的自由民主。自由強調個人權力、民主強調眾人決策,假使老百姓沒有充份的素質和知識,自由將是個人權力的濫用,而民主將成民粹,眾人決策反不如菁英決策,常導致經濟倒退、社會混亂,這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民主化失敗的原因。
經濟和教育重於自由和民主,是簡單明顯的道理,美國在國際上卻輕忽前者、只強調後者,似乎不是無知,而是別有居心。經濟和教育能增強國家的實力,可能使外國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自由和民主使外國與美國有同樣意識形態,容易成為美國的盟國,接受美國的領導,才符合美國的利益。
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和教育應優先於自由和民主,若顛倒了這個順序,常常會很失敗。台灣是幸運的,大致上是先有經濟和教育,再有自由和民主,然而至今教育水準仍未高到能避免民粹的弊害。中國大陸還在發展之中,一直把經濟和教育擺第一位,是正確的方向,大陸目前仍有近億的貧窮人口,讓這些窮人脫貧是第一優先,其次是加速都市化,拉近鄉村與都市的貧富差距,對於經濟和教育都有益,而自由民主不是目前急需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