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終於出爐了,讓全球矚目的兩岸關係部份大致並不令人意外,卻也有些令人意外,蔡說出「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不就是尊重「九二共識」嗎?但就是不願說出「九二共識」四字。蔡不說「九二共識」不令人意外,她的說法幾乎等同於「九二共識」,則令人有些意外,感覺是意外的軟弱討饒。
就職演說後,媒體詢問總統府發言人,蔡總統的說法不是變相承認「九二共識」嗎?發言人則回應「以講稿內容為準,無需過度延伸」,不承認蔡的說法等同於「九二共識」,顯然是怕觸怒深綠獨派,也避免推翻過去長期說法的尴尬。
蔡總統的軟弱討饒顯示台灣承担不起習近平所說的「地動山搖」,這是蔡的明智之舉,台灣近年狀況不佳,若再受到大陸制裁打擊,必然每況愈下,而要承担責任的是新上任的蔡政府,蔡總統沒有選擇,非在口頭讓步不可。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看來能暫時避免兩岸關係的倒退,但是兩岸衝突的引信並沒有解除,如對岸的回應,對岸將持續觀察蔡總統未來的言行,「不僅看她怎麼說,還要看她怎麼做」。未來的兩岸關係勢必少有互信,不論在言語上還是實質上,大家,包括蔡政府、深綠獨派、大陸官方、對岸網民等各方,必然斤斤計較、互不相讓,兩岸關係大約很難再有進展,不倒退就算不錯了。
雖然蔡總統在「九二共識」上有相當讓步,未來的兩岸關係將比過去八年嚴峻得多,首先,台灣越不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大陸越會在國際上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如最近台灣的參加WHA年會,而「一個中國」已經被國際普遍接受,並且因此壓縮台灣國際空間,台灣要如何自處?反彈嗎?其次,過去綠營以各種方式反中,如支持太陽花學運,因為不是執政黨,幾乎都不需要負責,未來蔡政府執政,則無法逃避對綠營所有行為負責,蔡總統有辦法制止綠營的反中暴衝行動嗎?不論是對「一中」的反彈,還是反中的暴衝行動,都會衝擊兩岸關係,未來兩岸難免成為多事之秋。
政治人物總要在爭議問題上斤斤計較,若能爭到一點點好處,就能吹噓成莫大功勞,在兩岸關係上更是如此,然而兩岸之間的大趨勢會因政治人物的斤斤計較而改變嗎?大陸目前的經濟總量是台灣的二十倍,而每年所增加的經濟量就超過台灣的經濟總量,因此十年內大陸的經濟總量將達台灣的三十倍,並超過美國的經濟總量,因應這樣的大趨勢比在兩岸關係上斤斤計較更加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