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家龍應台最近出版傾聽」,她在書中說:「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台灣、中國大陸,應該開啟一個大傾聽的時代,傾聽自己身邊的人傾聽大海對岸的人傾聽我們不喜歡不贊成的人傾聽前面一個時代殘酷湮滅的記憶傾聽是建立新的文明價值的第一個起點。」寫得非常好,但她沒說如何傾聽傾聽的難處在哪?龍女士自己有做到傾聽嗎?有幫助國人去傾聽嗎? 

世界上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歷史經驗和政治氣候等,形成了不同的意識形態,是世界衝突的根源,彼此傾聽才有可能逐漸消弭意識形態的衝突,然而傾聽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做到,以海峽兩岸來看,兩岸分別使用繁體和簡體中文,已經造成一些障礙,而兩岸的媒體和出版業又各成體系,大陸出版的書台灣多半讀不到,而台灣出版的書大陸也多半讀不到,一般人要如何傾聽大海對岸的人表面上互聯網有助於兩岸彼此傾聽,但是實質上互聯網包含過多龐雜片斷資訊,一般人不是媒體和出版專業,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傾聽對岸互聯網,即使傾聽對岸互聯網也很難在大量龐雜片斷資訊中篩選出有意義者 

龍女士是台灣最暢銷的作家之一又曾擔任兩年半文化部長,對媒體和出版業無疑頗有影響力,應該有能力促成兩岸書籍的易於互相流通,但是至今兩岸出版仍然各成壁壘,出版書籍少有交流,龍女士的彼此傾聽似乎流於空談。 

除了要能讀到不同地方、不同觀點的書籍,傾聽最重要的是個人的修為,個人是否能敞開心胸,客觀地接納及體諒不同的觀點,即使個人可能不贊同其觀點,否則傾聽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各說各話無助於消弭意識形態的衝突。 

龍女士雖然筆調溫和卻是主觀相當強烈,似乎難以成為真正的傾聽者,例如她在「傾聽」書中不只一處把毛澤東和希特勒並列,卻未說明兩人有何相似之處。即使中共都承認毛犯了許多錯誤,但是毛領導受壓迫者反抗壓迫者,並讓資本家必須戰戰兢兢,比較尊重農民和工人,這些重大貢獻也是無法抹殺的,龍女士對毛的觀點令人覺得不夠公允。另一例子,龍女士在書中「他們是怎麼上公民課的」,對德國的公民教育推崇備至,看起來德國的青年學生都非常能包容少數民族。然而近來發生的歐洲難民危機顯示,德國雖然比多數其他國家較能包容難民,反對收容難民的民眾仍相當多,甚至造成梅克爾總理的執政危機,德國並不像龍女士所說那麼美好龍女士這樣過份崇拜德國,恐怕有失客觀,如何能傾聽不同的觀點? 

傾聽能逐漸打破不同世界之間的藩籬,當然是功德無量,傾聽之難在兩方面,一方面,要能開放媒體和出版,讓人聽得到不同的觀點,另一方面,傾聽者能敞開心胸,客觀地接納及體諒不同的觀點,無論如何困難,如龍女士所期盼,但願我們能趕快開啟一個大傾聽的時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化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