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把民主和選舉綁在一起視為當然認為有選舉就是民主,不選舉就是不民主,就這麼簡單嗎?民主是由人民作主當然是指政治上,即政治應由人民作主。民主是一概念、是一理想,而選舉則是一實際行動選舉行動能實現民主的理想嗎?在此選舉可以包括選舉各級政府領導人和各級民意代表等,問題在於選舉是否能實現人民作主的理想?或者選舉能實現人民作主到什麼程度? 

選舉一般能實現人民作主到什麼程度?一般性的問題很困難,讓我們先看兩個極端的狀況。完美的選舉:假設選民對每個候選人都完全了解,每個選民於是能憑其理性判斷,投票給他覺得最適任的候選人,最後不論誰當選,每個選民都實現了他的意志,充分實現了人民作主。完全失敗的選舉:假設選民對每個候選人都完全不了解,例如既無候選人簡介,選民過去也從未認識或聽說過任一候選人,每個選民於是無從選擇,只能不投票或隨機投票給任一候選人,這樣的選舉顯然完全沒有實現人民作主 

真實世界的選舉顯然落在上述兩極端狀況之間,若完美的選舉得分是1,而完全失敗的選舉得分是0,真實世界的選舉一般得分是多少?較靠近0,還是1?當然不同的選舉得分很可能不一樣。 

我所經歷過最小範圍的選舉是我所住台北市中研里的里長選舉,最近一次里長選舉有候選人4人,合格選民7千多人,作為選民,我只稍微認識4位候選人其中之一(曾承包我家的小型修繕工程),因為里長是相當低階的幹部,沒有媒體會報導里長選舉和候選人的新聞,因此我對候選人的了解僅止於選舉公報上簡短的候選人簡介,而大部份選民應該和我類似,這樣的選舉看起來很接近上述完全失敗的選舉,難怪最後投票率只有33%。 

大型選舉當然比里長選舉受到媒體關注得多,媒體報導幾乎是大型選舉的決勝關鍵,但是媒體能否讓選民真正了解候選人則頗令人存疑。候選人若過去有明顯劣跡,媒體一定大肆報導,讓選民周知,是媒體的底線功能,卻很少發生,因為過去有明顯劣跡者很少會投入大型選舉。除此之外,媒體能做的主要是公佈及評論候選人的各種發言(包含政見),候選人的發言都想要討好選民及爭取選票,真能顯示他是否適任他所競選的職務嗎?蔡總統的新政府上台剛半個多月,其政策被媒體戲稱為「髮夾彎」,意謂現在很多政策是過去政見的大轉彎,候選人的發言和政見有多少意義?似乎無助於讓選民了解候選人的施政能力。 

台灣大型選舉的經驗顯示,很多當選人,包括陳水扁總統、馬英九總統和柯文哲市長等,在選前和剛當選時民調都極高,當選就任相當時間以後,民調就大幅走低,當然是施政不佳所致,卻正顯示選民在選舉時無法認清候選人的真正施政能力,大型選舉看來並不接近上述完美的選舉,甚至是較接近完全失敗的選舉,選舉式民主距離由人民做主的理想其實是相當遙遠的。

選舉式民主距離民主的理想其實相當遙遠,有些國家實行選舉式民主就自詡是民主典範,實在是自吹自擂,而有些人認為有選舉就是民主,不選舉就是不民主,實在是頭腦過分簡單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民主 選舉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