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察家的女兒目前在台北的一個小公司擔任職員,負責和國外客戶聯繫,從女兒口中,見證了一個台灣公司的起落興衰,恐怕蠻有代表性的,這個公司專門做禮品筆的外銷,從公司老闆的家庭生活看起來,這個公司過去應該很不錯,賺了不少錢,曾經在中國深圳擁有一個約有兩百個工人的工廠,由台北公司接歐美的訂單,交給深圳的工廠生產,然而兩年多前,公司老闆眼見利潤越來越薄,就把深圳的工廠賣給當地企業家,放棄了製造部份,只做歐美接單、深圳出貨的貿易部份,逐漸地貿易部份也越來越不好做,公司顯然快要收攤了。

女兒任職公司所遭遇的困難不難理解,首先,禮品筆的設計和製作幾乎早已定型,技術門檻不高,若沒有特別的創新,售價難以提升。其次,中國工人的工資持續調漲,成本自然墊高。其三,大陸企業家有在地優勢,管理大陸工廠勝過台灣老闆管理大陸工廠。其四,中國市場崛起,對於禮品筆的需求提升,可能逐漸超越歐美的禮品筆市場,中國市場由中國人自己行銷很順手,這樣台灣人與歐美市場的貿易聯繫的重要性自然降低,也容易被取代。最後,公司創辦人已年老退休,現在的老闆是其子姪輩,似乎沒有創辦人當年篳路藍縷的精神。

女兒任職公司走下坡的現象和背後的原因恐怕適用於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不只中小企業,即使大企業也遭遇中國企業的強力競爭,不只中國企業的競爭,一些技術層次頗高的企業可能面對另一類的挑戰,美國正在推動製造業的復甦計劃,美國的製造業過去因為國內成本高,很多生產線都外移到中國大陸(設立分公司製造或由中國製造商代工),近年因為幾個因素而有回流的趨勢:首先,美國成功開發頁岩氣,降低了能源成本。其次,新技術如3D列印縮短製造流程,有助於少量多樣的高端製造。其三,製造靠近市場,節省運輸成本。最後,研發、生產和市場整合能提升服務品質,即所謂的製造業服務化。根據媒體報導,著名的蘋果公司已經宣稱將把部份生產移回美國,可能某種程度影響台灣鴻海/富士康在中國的代工業務。

台灣企業不論大小早就面臨轉型壓力,過去的因應方式多半是把製造部份搬遷到中國大陸,以降低成本,現在中國大陸的世界工廠優勢不再,逐漸轉變為世界市場,台灣企業再度面臨強大轉型壓力,這次沒有一個同文同種的地方可以搬遷,必須真正企業升級了,企業唯有創新才能存活發展,不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定位創新、經營模式創新、還是找到新市場,每個企業有其不同的經營環境,可以選擇不同的創新路線,但是追求創新則是共通的,否則只有像我女兒任職的公司一樣逐漸萎縮收攤,不知道台灣企業還來不來得及轉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企業轉型 創新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