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經濟不振已經近十五年,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主要是,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和中國大陸的服貿和貨貿協議等,自由貿易協定讓各個經濟體更有效率,每個國家生產自己相對擅長的產品或服務,其他產品或服務則採取進口,會比自己生產成本降低,因此自由貿易的關鍵是產業競爭力,競爭力強的產業可以大量外銷,競爭力弱的產業則被進口取代,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強嗎?台灣人一般很認真努力,有基本的競爭力,但是現代工商業work smartwork hard更重要,work smart要靠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和學校以外的社會教育。

台灣年輕人一般受學校教育的時間長,表面上看會提高競爭力,但是實際卻未必,因為我們的學校教育有不少弱點:

一、只注重學科教育,忽視學科以外的生活教育、職場教育等,例如很多年人進入職場,不知道勞工該有的權益,因此被企業主不合理壓榨,久而久之,造成勞資關係惡劣的雙輸結果,並產生反商仇富的社會氛圍。

二、學校多採取「考試掛帥」的教育方式,而忽略更重要的邏輯思考和創意的培養,學生因此習慣標準答案,並熟練許多固定的解題方法,然而真實世界的問題常常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創意思考。

三、英語是目前的世界語言,台灣的英語教育只重視「讀」和「寫」的能力,忽略更實用的「聽」和「說」,大幅落後香港、新加坡、和很多歐洲國家。

四、台灣的大學太多,而職業專科學校太少,造成大學畢業生的水準降低,而需要技術勞工的產業聘用不到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勞工。

五、台灣各大學的研發數量可觀,但是品質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大學與產業界的學用落差大,大學的研發能應用在產業界的還相當少,大學畢業生實際動手做的能力仍有待加強。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人需要時時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因此學校以外的社會教育也很重要,然而台灣的社會教育也有弱點:

一、多半是因為「考試掛帥」的「填鴨」教育方式傷害學生的讀書興趣,台灣人一般不習慣看課外書,多數人離開學校以後,很少買書來看,據出版業的統計,每人一年平均只買兩本書。

二、台灣有太多電視台,彼此惡性競爭,都以獲利存活為唯一最高目標,只管收視率和壓低成本,因此節目多粗製濫造及迎合觀眾低俗口味,電視原來可以是很好的教育平台,但是台灣的電視幾乎已經沒有教育功能。

經濟學家總是以經濟或金融手段來改善經濟,若有效則收效快速,台灣已經經濟不振相當久,似乎不是使用速效的經濟或金融手段能解救的,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多弱點,恐怕才是競爭力不足、長期經濟不振的主因,然而教育改革不可能速成,至少要五年、十年才能看到成果,以台灣選舉政治的急功近利,教育改革恐怕很難獲得政治人物的青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台灣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