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學是學校,應該重視教學,似乎是天經地義,但是台灣的大學卻有不同考量,後段大學面臨學生不足,招生因此比教學重要,前段大學不缺學生,但研究比教學受重視,不論什麼樣的大學,都不大重視教學,受害的當然是學生,無怪乎大家總抱怨大學畢業生程度不好。後段大學面臨少子化,需要轉型甚至被淘汰,已在日前文章探討,本文因此只考慮前段大學的狀況。

台灣前段的大學為何重視研究,超過教學?首先,教學是大學教授的本職,這部份的薪資一般是固定的,幾乎人人相同,不受教學是好或是壞的影響;教授的薪資會有差異,主要取決於其研究成績,研究成績好的會有額外的研究獎金或執行研究計劃津貼,教學不影響薪資而研究會,教授自然重視研究,超過教學。其次,教授的學術地位主要取決於其研究成績,若要升職或擔任主管,主要也是看其研究成績,而非教學成績。其三,教授的研究會產出論文,較容易評估其成績,而教學的成績不容易評估,因此不受重視。

大學要重視教學,須能評估教授的教學成績,評估教學成績最常見而直接的辦法是詢問受教的學生,各大學都會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由學生對授課教授評分,學生的評分高就表示教授的教學成績好。這樣由學生評教授的方法在歐美行之有年,效果很好,在台灣卻未必能呈現教授的真正教學成績,原因有二:其一,台灣的中學生競爭壓力極大,一旦進入大學,多希望能輕鬆一點,因此教學認真的教授常不受青睞,而教學放鬆的教授反而受到好評。其二,台灣的大學學費遠比歐美低廉,台灣的大學生因此不像歐美學生那樣極為在乎及要求教學品質。

台灣的大學普遍不重視教學,教授多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研究計劃,而忽略教學,大學生的程度當然受影響,台灣的中學生因為競爭激烈,程度一般優於歐美學生,但是到大學畢業時多不再領先,造成很多學生延畢,或自覺所學不足,而繼續修習碩士學位,與歐美相比,台灣有大量學生延畢和攻讀碩博士,顯示教育沒有效率,降低勞動參與率,對經濟發展絕不是好現象。另一方面,大學教授雖然重視研究,但是其研究生,都是大學畢業生,多半程度不佳,何能做出傑出的研究?台灣的大學重視研究,不重視教學,結果卻是研究和教學兩頭落空。

前段大學應該教學與研究並重(後段大學應該重視教學,超過研究),歐美名校都是如此,甚至視大學生為高付費的上賓,當然重視教學。教授做研究能吸收新知識及實現思維的創新,若教授只做研究,不重視教學,不把新知識和創新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其研究有何貢獻?不能說全無貢獻,但絕對是一大缺憾。台灣當然仍有不少教授教學相當認真,如提倡翻轉教室等,但是總的來看,是重視研究,輕視教學,而結果是研究和教學兩頭落空,學界真應該想想辦法,扭轉這種現象,才能讓台灣的大學趕上世界水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學教育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