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姪兒在唸碩士班快畢業了,考慮繼續進修博士,問我的意見,我和姪兒的專業都屬科技但差距頗大,無法判定他是否適合唸博士,基於我對台灣學術界的了解,我給他的建議是申請美國大學的博士班,而不要在台灣唸博士,理由是台灣的博士班招收學生太寬鬆,進得去不表示你適合唸博士,對比之下,美國正牌大學招收博士生嚴謹得多,要進去不容易,但是進得去就表示你多半適合唸博士,可以唸得好,畢業因此不愁出路。

台灣的博士班入學容易,但是很多博士生唸六、七年才能畢業,以碩博士總修業時間來看,約比美國博士生多花兩年時間,唸得長不表示學得多,反而表示唸得不好、難以畢業(雖也有例外),難怪畢業後產生很多流浪博士。博士生修業時間長、難以畢業,可能是本身的能力不足,也可能是指導教授的能力不足,若是後者,則教授應該減少指導博士生,無論如何,招收過多的學生唸博士,都是人力資源的錯置,也使大學的效益低落。

不只是博士班招收過多的學生,台灣各大學更招收大量的碩士生,比例上遠比美國大學收得多,於是美國學士畢業生擔任的工作,在台灣多由碩士畢業生擔任,這表示或是台灣高才低用,或是台灣碩士的水準只比得上美國學士畢業生,無論如何,都顯示台灣各大學的效益偏低,高學歷沒有高價值。

台灣的碩博士班招收學生多,但效益偏低,背後大約有兩個原因,其一、國人普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勇於追求高學歷,不太管投資報酬率是否值得,在此狀況下,大學只要提供高學歷,不須太在乎碩博士班的效益。其二、台灣的大學重視量的產出,超過質的堅持,畢業學生多、發表論文多似乎就表示貢獻大,於是各大學競相擴充碩博士班,品質和效益卻不見提升。

台灣既不需要那麼多人都做學術研究,也不是那麼多人都適合學術研究,加以少子化使就學總人數減少,台灣各大學應該縮減碩博士班了,不只是後段大學該縮減,前段大學也該縮減,縮減碩博士班才能提高大學的水準和效益,一個教授專心指導一個能力強的研究生,能產出較高水準的研究成果,對比之下,若另要指導兩個能力差的研究生,使精力與時間分散,反而會降低研究的品質,雖然研究的量是增加的。另一方面,教授少指導一些研究生,則能更關注大學部學生的教學,提高學士生的水準,讓一般學士畢業生就能符合產業界的需要,而不需要人人追求效益不高的高學歷。

過去十年,由於五年500億計劃,重點大學的經費有大幅增加,但是真能如計劃目標,培植出世界的頂尖大學嗎?顯然沒有,頂尖大學不可能短時間靠砸錢產生,經費不是主要重點,還是讓我們回到大學的根本理念,從重於開始,縮減碩博士班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學教育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