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幾年前,國際上對中國的崛起還頗多懷疑,尤其不看好中國異於西方的政治體制,隨著中國的持續成長進步,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智庫和政治人物改變態度,相信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並肯定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包括肯定中國的共產黨政治體制,讓我們看看這些外國人怎麼評斷中國模式。

著名的未來學研究者奈思比(John and Doris Naisbitt)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China's Megatrends: 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是這麼說的:「中國共產黨持續主政的狀態,有利於人民生計。長期的策略性計劃能夠施行,不會受到西式民主的任期屆滿必須改選的干擾和中斷。中國沒有在政治對立抗爭中受到撕裂,也沒有因為突然改道轉向而減緩速度,而是從改革一開始就朝向共同目標前進。自上而下的策略,受到自下而上的支持和參與。」「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和西方現代民主相對立、適合中國歷史與社會的政治模式,就如同美國在兩百多年前,創造了適合其歷史與社會的一個模式。」

台灣熟知的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2009年就看好中國的發展:「廿五年後,日本的GDP可能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從過去兩千年的大部份歷史看,日本國力的規模一直是中國的十分之一。從明治維新以來的一百四十年,這一比例才逐漸發生變化,現在只不過是正在回歸到以前的比例關係」

首先提出「軟實力」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推祟中國的軟實力:「儒家文化是你們最大的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對於中國共產黨也頗正面:「中國共產黨帶領數以億計的中國人脫離了貧困,在經濟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中國共產黨軟實力和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黨的軟實力。」

曾擔任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的經濟學家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支持中國模式和目前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國不需要多黨制,實行多黨制將給中國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目前的體制下,中國可以做很多事情,能朝著讓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更加民主、更加公平、更加環保的方向發展,達到一個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水準。」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賽奇(Tony Saich)相信每個國家都不同:「中國不能照搬別國的制度模式,每一個國家應找到他們自己的路。」「美國…不要一個強的政府,而是要有更多的制衡。…中國肯定還是會有很強的政府…很強的領導人,中國有這樣的傳統。」

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Steven Roach)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通過更多依賴於十三億中國人的內部消費,減輕全球需求起起伏伏對自身的影響,中國將會繼續取得創記錄的經濟發展成就。」

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前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Jim O'Neill)認為中國是一枝獨秀:「就金磚四國整體而言,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中國是個真正的明星。十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超過我原先預期的百分之七點五。」

著名經濟學家、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到2030年時,我們討論的已經不是G20,也不是G7、G2,而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中國在經濟上主導世界的時間要比大家預想的快得多,而且範圍要廣得多,程度要深得多。」

暢銷書作家和學者雅克(Martin Jacques)預測中國:「中國是否可能會採用西式民主?我不這麼認為。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是否會變得更加民主、公開、透明、法治、負責任、更有代表性?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上述的學者專家都是與中國沒什麼關聯的外國人,他們的評論應屬客觀中立,當世界越來越肯定中國,台灣卻是越來越排斥中國,台灣又在中國大陸旁邊,未來的路真不知道要怎麼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模式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