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讀完一本新書「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The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作者是廣獲讚譽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總編輯Moises Naim,權力無所不在,Naim卻觀察到各行各業的權力都在衰退之中,影響最大的當然是政治權力的衰退。Naim是極力擁護西方民主的人士,幾乎不批評民主制度,但是書中所呈現的卻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失靈,造成政治權力的衰退,以及許多損害和危機。

「權力是指揮或阻止其他團體或個人在當下或未來採取行動的能力」,「權力建構社會,協助關係支配,指揮個人與個人社會群體及國家之間的互動。權力染指奮鬥競爭組織的每一個範疇」。權力的運作包括四種手段:武力守則游說和回報。權力的衰退不表示「權力已經徹底消失或是現在已經沒有人權傾天下」,而是「在二十一世紀,權力更容易獲得,卻更難行使,並且更容易失去」。

作者在書中蒐集了大量資料以驗證權力在許多領域都呈現衰退的趨勢,這些領域包括國內和國際政治軍事商業宗教勞工運動慈善事業和媒體等,權力全面衰退的原因在於「增長革命」、「遷移革命」和「心態革命」,「當人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長,要管理及控制他們就難上加難」,「當邊界變得鬆散,而過去被管制與操控的民眾的流動性增加後,當權者便難以維護其主導地位」,「心態革命所含括的是價值觀標準及規範的巨大變化。它反映出人們對透明度財產權及公正性的日趨重視」。

權力的全面衰退有好的面向,如更自由的社會、更多想法與可能性、更多企業競爭使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等。然而作者著墨更多的是其負面影響,他列舉了權力衰退會造成五大危機:失序、技術要求降低與知識失傳、社會運動庸俗化、增加不耐與縮短注意力和疏離感。政治權力的衰退則導致政治癱瘓,「當政治越來越多極化,負載了過量權力制衡措施的體制缺陷也越來越顯而易見」,被稱為「否決政治」。政治權力總在暴政與無政府狀態两個極端之間,「當權力過份集中,就會產生暴政。在另一個極端,當權力越支離破碎與削弱,變成無政府狀態的風險就會增加」,政治權力若介於暴政與無政府狀態两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會有最好的治理績效,然而目前政治權力的衰退是一直往無政府狀態傾斜。

上述書中幾乎沒有提到台灣,但是書中所呈現民主失靈、政治權力衰退的現象卻完全符合當前國內的政治狀況,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台灣多數人顯然還沒有察覺到這個世界趨勢,仍沈醉在「美好的」台灣民主之中,沒有覺醒更不可能有改革,令人心憂。

中國大陸的政治過去是權力過份集中,近年則權力有減弱趨勢,逐漸趨近暴政與無政府狀態两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因此有卓越的治理績效,中國仍須政治改革,鑑於西方民主的許多缺失,中國應探索一條異於西方而優於西方的民主之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權力 民主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