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群體性事件原是中國大陸用語指聚集相當數量民眾、有明確訴求對社會秩序產生不利影響的事件,可以包括有衝突性的集會、遊行、示威、罷工、罷課、請願等各種活動。兩岸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未必有精確的數量統計,但是大致能估計出來,2013年習近平上台以前,大陸的群體性事件逐年增加數量相當驚人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和安全,所幸習上台之後,大陸的群體性事件已經逐年減少,甚至是大幅地減少。反觀台灣,早年很少群體性事件,近年卻是大幅增加,造成法治不彰、政府決策困難。兩岸群體性事件的對比是彼消我長,台灣人真該憂心了 

大陸過去所發生的群體性事件多數起因於農民的土地被不合理徵收和農民工的權益受到損害如雇主欠薪之類,基本上都是弱勢群體維護自己權益的活動。習近平的一些施政頗有維護弱勢群體權益的效果,如依憲治國、依法治國使官員、幹部更尊重人民的基本權利;反腐打貪既平民怨,更阻斷官員因得到開發商的好處,而不合理地徵收農民的土地農民工逐漸市民化讓農民工成為合法市民,享有一般都市居民的同等權益;戶籍改革逐漸破除農村和都市双軌舊制,更可望徹底解決農民弱勢、不平等的問題。此外,大陸近年越來越重視環保,有助於減少有關環保的群體性事件。認知習的這些施政,大陸的群體性事件近年大幅減少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在八、九十年代成為已開發國家,並逐漸民主化,一向較少有群體性事件,但是馬英九總統主政的後期有很大改變。2013年的洪仲丘事件和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都是規模龐大的群體性事件,其他規模較小的群體性事件也不少,很多事件初起時,可能是自發的、與政黨無關,但是反對黨很快就發現有利可圖,於是在背後搧風點火,把事件越鬧越大,變得難以收拾。這些群體性事件所聚集的人氣對於2015年底民進黨贏得政黨輪替有很大貢獻,然而潘朵拉盒子既被打開,放出來的禍害是收不回去的,民進黨執政以來,群體性抗議事件幾乎不曾間斷,包括最初的華航空服員罷工、軍公教的退休金改革遊行、最近的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公聽會等,真是族繁不及備載。這許多群體性事件未必會影響台灣的穩定,但至少造成法治不彰和政府施政困難。 

兩岸誰發生較多群體性事件?兩岸人口數量差距大,因此很難比較大陸群體性事件在減少台灣在增多則是確定的。大陸龐大,沿海和內陸的先天條件和經濟發展差距大,內部矛盾難免比較多,群體性事件多,比較情有可原;對比之下,台灣小而經濟條件較佳,照理應該較少內部矛盾和群體性事件,實際狀況卻是相反的。兩岸在這方面的趨勢剛好顛倒,該給習近平按個讚,該向台提出警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群體性事件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