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台灣和大陸都非常知名,台灣至少翻譯及出版了四本他有關正義(justice)的著作,可惜缺了他1998年的 “Democracy’s Discontent: America in Search of a Public Philosophy”,我很樂見大陸去年出版了此書的譯本「民主的不滿:美國在尋求一種公共哲學」。

這本書回顧了美國從開國到二十世紀末,民主政治的演變過程,不強調政治制度的細節,而著重於,從很多大法官的判例中,歸納出整體的、主流的憲政思想和政治哲學。雖然出版至今已經快二十年,因為講的是兩百多年來的演變大趨勢,本書描述當今的美國民主仍是相當中肯。大致來說,作者對當今的美國民主頗有不滿,相當眷戀過去的美好時光。 

早期的美國民主被稱為共和主義民主,其核心觀念是共享自治(sharing of self-government),「公民伙伴就共同善(common good)展開協商,並致力於塑造政治共同體的命運」。「共享自治要求公民擁有或逐步獲得某些品質或公民德行」,包括選擇自己目的的能力、尊重他人的選擇權利、關於公共事務的知識、歸屬感、對共同體的關心和一些道德規範等。

現在的美國民主被稱為自由主義民主,其核心觀念是自由主義,認為「公正的程序優先於特定的目的」,「對於公民擁有的道德觀和宗教觀,國家應當持守中立。」「政府應該提供一種權利框架,尊重人們作為自由且獨立的自我,他們能夠選擇自己的價值與目的。」作者對現在美國民主的不滿綜合為兩方面,自治的喪失和共同體的侵蝕,也就是共和主義理想的喪失。

美國從共和主義民主走向自由主義民主,是長期逐漸演變的結果,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美國從小農場主、小手工業主等相當獨立自主的社會,演進成為大型工商業的社會,多數人依附於大型工商業,喪失了自主自治的生活環境。此外,共同善易有爭議,懸置共同善的政策,如凱恩思經濟學等,一般較少爭議、容易獲得共識而實行,也促進了自由主義民主。 

桑德爾教授在書中舉出一些具體行動,希望喚回共和主義的理想,但是顯然效果不彰,改變不了美國走向自由主義民主的大趨勢,近年美國被媒體稱為分裂的國家,加以支持和反對川普群眾的激烈對立,都標誌了美國共同體的嚴重侵蝕,彰顯了桑德爾教授的遠見。

多黨民主的激烈選舉競爭如何能協商出共同善?例如移民問題是人道主義和國家安全的衝突,在激烈選舉競爭之下,不同的意識型態有可能妥協嗎?政黨常有不同的意識型態,為了選舉的公平,國家對意識型態持守中立似乎是不得不的選擇,這樣當然缺少理想性和共同善,也就難以形成休戚與共的共同體共識。這是選舉民主的本質問題,似乎不可能有解,台灣也是明顯例證,美國有桑德爾教授,還會反思選舉民主的弊病,台灣則完全陶醉在選舉民主裡!

arrow
arrow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