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因此被簡稱為減碳),使地球形成所謂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絕大部份的國家都體認到溫室氣體對世界的為害,因此在2015年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了「巴黎氣候協議」,希望能共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阻全球暖化趨勢。

最近一條不太受關注的新聞: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公布了2017年的全球低碳經濟指數(PwC Low Carbon Economic Index),調查顯示,去年全球碳排放量減少百分之二點六,緩慢進步,但距離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仍有頗大落差。從各國表現來看,以英國以及中國大陸表現最佳,持續引領低碳經濟轉型。調查指出,中國大陸減碳率為百分之六點五,大幅高於全球平均值,列於全球排名第二,且再生能源使用上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消費國。

在所有國家中,大陸的減碳率僅次於英國,但其人口和碳排放量遠大於英國,居世界第一,因此大陸的減碳表現對世界影響更大、更重要。美國川普總統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大陸不僅多次口頭宣示支持協定,並以行動和減碳表現,成為減碳模範,減碳對世界極為重要,中國和美國的對比明顯,中國有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導者的態勢。

大陸的減碳成效為何比其他國家好?大陸地大人多,仍比不上先進國家富裕,照理要達成高減碳率比其他較小國家更困難。大陸的「中國模式」在此顯示了它的優勢,大陸的省、市、縣地方官都由中央委任,中央只要明訂減碳為各地方的重要施政目標及考核指標,各地方首長基於彼此競求表現,都會努力達成減碳目標,全國雖大,於是也能達成高減碳率。以筆者經驗為例,我造訪過大陸許多城市,都已禁用使用汽油的摩托車,而以電動車取代,這方面明顯領先台灣了。

相對於中國大陸,一般民主國家的地方首長都由選舉產生,不會太在乎中央的減碳政策,而更在乎當地民眾的偏好,各地方民眾對減碳的認知和偏好度難免有高有低,各地方首長對減碳的重視程度自然有高有低,國家要達成總體的高減碳率就難了。以美國川普總統為例,他的當選受到「鐵鏽」選民的大力支持,「鐵鏽」主要在鋼鐵等老工業地區,其選民重視工業和就業機會,勝過環保和氣候變暖議題,川普因此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大陸的「中國模式」使它一般民主國家更能達成減碳這類重要目標,是人類之福、世界之福,長此以往,它很有可能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arrow
arrow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