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自從鄧小平當政實行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多年,在經濟、科技、國防等多方面都有大幅進步,震驚西方世界,而中國所採行的政治體制與歐美極為不同,西方學者因此群起研究中國的成功之道,稱為中國模式

中國無疑是最影響台灣未來的因素,台灣的平面和電子媒體上卻很少探討中國模式,有些媒體甚至仍把中國稱為極權共產國家,完全昧於現實,實在令人擔憂台灣的未來前途(台灣是翻譯了一些有關中國模式的書籍,但會詳讀書籍的人顯然只有少數學者專家)

中國實行黨政合一的政治體制(詳見前文了解中國的一黨專政),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是共產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會議成員(政治局常委)不超過十人,包含了國家主席(黨政最高領導人)、國務院總理(相當於行政院長)、民代表常委會委員長(相當於立法院長)和少數最高階的政府官員,國家的重要政策都須在常務委員會議充分討論、集體決策,即所謂的集體領導,政策一旦決定,則政治局常委所領導的相關政府單位一致全力推動,而且因為沒有反對黨的干擾和杯葛,施政非常有效率。

政治局常委一任五年,一般是擔任兩屆,但將要擔任最重要的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者通常會擔任三屆,第一屆時尚未擔任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等於是見習期,因此不會有民主國家剛選上的總統新手上路的問題。

政治局常委的執政既是集體領導,又已建立了任期和屆齡退休的制度,萬一涉及違法亂紀,也會被黨紀國法制裁(詳見前文評中國周永康案及境外媒體的相關報導),這樣的制度當然不是極權統治。

中國模式的核心精神是務實,就是鄧小平說的「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實行方法則是改革開放,中國儘量對世界開放,引進外國的制度、資金、技術等,來改變中國,在引進外國制度時,務實極為重要,須考慮到中國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和現實的制度和狀況,做適當的調整,若對於某些外國的制度沒有把握,則先在少部份地區試行,等到試行成功,再推廣到全中國。

中國的最大改革是從共產主義體制轉變為以社會主義為體,而以資本主義為用的市場經濟體制(何為體、何為用的區別可能不重要,也難以區別),共產主義是極端的社會主義,主張把所有土地、生產工具都收歸國有,以消滅資本家,但現在的中國自由市場經濟與歐美、台灣幾乎沒有區別,既尊重私有財產,也重視資本家(中國共產黨已接受甚至歡迎資本家加入成為黨員),中國當然不再是共產國家,中國共產黨恐怕也不該再被視為是共產黨。台灣很多人在過去長期灌輸之下,仍有反共心態,不知道要反那裏的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模式 中國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