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剛從大陸東北旅遊回來,最後一天參觀了瀋陽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大帥府,難免遙想起頗影響中國的張學良的一生事跡,他影響中國的三件大事包括:東北易、九一八丟失東北和「西安事變」,我們該如何評價張學良和這些重要事件?

東北屬於中國的偏遠地區,自清朝末年,俄國和日本都極力覬覦東北,甚至發生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日本獲勝,使日本對東北的特權大增,包括可以在特定地區駐軍和修築鐵路等。張作霖是掌控東北的實力派軍閥,若他願意接受日本的驅使,做日本的附庸,在日本的支持之下,東北足以獨立自成一國,而張作霖成為東北的掌權者,張作霖不願接受日本的驅使,因而被日本人炸死於皇姑屯張學良在父仇不共戴天之下,當然不可能倒向日本,於是在1928年東北易服從國民政府領導,成就了形式上的中國統一。張作霖和張學良不為個人權位,抗拒日本的威脅和籠絡,甚至犧牲生命,無疑是堅定的愛國者。

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三個月之內,日本關東軍就占領了龐大的東北全境,張學良和主導國政的蔣介石都因不抵抗受到輿論猛烈攻擊。事變發生之前,張和蔣都認為東北軍素質和裝備比不上日軍應該儘量避免衝突」,是正確的局勢判斷然而儘量避免衝突和不抵抗只有一線之隔,使東北輕易淪陷。張學良輕易丟失東北,當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當時國民政府步調紊亂,幾乎沒有給予東北軍支援,也難辭其咎。另一重要因素是當時張學良恐怕未能充分掌控東北軍張學良因張作霖1928年猝死而成為東北軍領袖,卻與父執輩重要幹部楊宇霆和常蔭槐不合,在1929年誅殺楊和常九一八事變不過兩年,其威望仍不足以充分領導東北軍部份東北軍將領輕易向日軍投降是一證據。比較張學良和三國時的孫權,可見張的不足之處與孫權的優異。

19361212日,時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的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並殺死保安人員、中央機關人員,史稱「西安事變」。最終,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獲釋,而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與共產黨達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西安事變使當時力量有限相當不利的共產黨轉危為安,才有抗日戰爭之後的國共再次內戰及共產黨終於獲勝,因此共產黨把張學良推崇為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而國民黨把張學良評為國家民族的罪人。

西安事變當然非常關鍵,但是沒有西安事變,蔣介石和國民黨就一定能剿滅共產黨嗎?仍未可知。當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很高,大批學生遊行示威,而東北軍和西北軍基層也普遍有這樣的呼聲,西安事變不過呼應了這樣的輿論,蔣和國民黨要抗拒這樣的輿論潮流本就頗為困難,因此不能把功過都單單加之於張學良和楊虎城。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隨蔣介石到南京接受懲罰,極有可能被殺(楊虎城後來即全家被殺),顯示張確是愛國勝於愛己的愛國者無論他發動西安事變是對還是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張學良 張作霖 西安事變
    全站熱搜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