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兩岸/世界 (1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的前途應該是每個住在台灣的人都會想到的問題,包含兩方面,個人主觀的期望和客觀的預期,每個人主觀的期望各有不同,而且可能感情因素多於理智因素,因此無法說理辯論,另一方面,撇開個人主觀的預期,綜合兩岸和國際的態勢,卻可以客觀地分析和預知台灣的前途,兩岸終將統一,是耶?非耶?

中國自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中央集權以來,雖有分裂的時間,國土也有時增、有時減,但是大部份時候是統一的,即使在分裂時,政治領導者和多數民眾都是以統一為目標,大一統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天然成分,無法改變的,十三億人幾乎都有這樣的信念,力量龐大無比。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觀察家一直服務於學術界,和兩岸的年輕人總有一些接觸,雖然未必很深入,卻是第一手直接的感覺,年輕人是最有活力的,在現在網路時代,恐怕也是最有擴散和影響力的,能在網路上製造風潮,更不用說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從年輕人應該可以看到國家社會未來的發展。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三八婦女節的「性別議題公共論壇」上提到,台灣「進口」卅萬外籍新娘,引發婦運團體和外籍配偶群起抗議,柯再度因歧視女性言論引發風波,隔天柯總算勉強道歉,卻說「吃燒餅會掉芝麻,但我掉芝麻的次數太多了」,把歧視女性和新移民當成芝麻小事,其實現在世界的人口和移民問題是一等大事,幾乎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首都市長怎能輕忽這個議題。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近年台灣民眾贊成台獨的比例逐年成長,尤其是年輕人,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台獨已是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伴隨台獨意識的自然是反中的思想,厭惡中國、反對中國,多數人的台獨和反中意識大概是感性多於理性,不需要理由,也無法說理,但是觀察家還是希望理性地探討,傾向台獨和反中對台灣好嗎?(在此先釐清傾向台獨,不是正式宣佈台獨,若正式宣佈台獨,中國就根據反分裂國家法以武力統一,無須探討了)

中國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不久之後就會超越美國,它所擁有的外匯存底世界第一,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中國在某些科技領域,如網路、高鐵等,已晉升世界前列,在其他領域則在持續攀升之中,近年中國的軟實力也逐漸增強,例如在全球擁有幾百處孔子學院,此外,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僅次於美國。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結交中國,利用中國的市場、資金、技術等,以求本身的發展,台灣卻傾向台獨和反中,破壞與中國的關係,完全背離世界大勢,實在令人不解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0) 人氣()

中國是一個大國,相對之下,台灣是一個小國,大國有大國的優勢和劣勢,小國有小國的好處和缺點,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要發揮自己的先天優勢,才能持續發展、利國利民,並扭轉其劣勢;反之,若不能發揮自己的先天優勢,國家要發展得好就難了。

根據基本的經濟學,小國地小人少,不可能所有東西都自己做,特別需要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只要少數行業有極強競爭力,產品銷售國際,就能支撐高人均所得,其他東西只須進口,會比自行生產的成本低。以此看台灣,能降低或免除關稅的國際自由貿易對台灣極重要,無論是對中國的服貿、貨貿協議,還是對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應該趕快談、趕快簽,拖延就是誤國。小國人少,人均所得容易提高,國家容易治理,是其優勢。小國依賴國際貿易,經濟狀況容易受國際整體經濟的影響,是其無可避免的劣勢。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約三千年有文字記錄的歷史裏,中國文明大部份時候領先世界其他地方,到清朝中葉,世界文明的方向反轉,中國文明開始大幅落後西方,但中國人花了約一百年,到清朝末年,才真正認清中國的落後,此後至今的約一百五十年,中國,包括台灣,一直在摸索復興之路,而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諸多變化之中,政治的變化是異常慘烈,而令人難以看清,每個政權或政黨為了爭取民眾的支持,都會盡力自我宣傳,並詆毀敵對的政權或政黨,在此正反資訊龐雜的狀況之下,很多人或是失望透頂、或是被某一方宣傳所洗腦,很難冷靜客觀地看待近代中國的演變。

中國自清末積弱、民生凋敝,任列強宰割近一百年,讓兩、三代的中國人看不到希望,有些人因此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總覺得只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不論中國和台灣做什麼、實行什麼制度都不看好、都嗤之以鼻,其實,在人類的漫長歷史裏,一、兩百年真不算長,中國就像一艘巨艦,巨艦要轉向本就不易,而巨艦上的船員們的舊經驗多已過時,要重新決定一個多數人認可的新方向,自然各有意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並不足為怪。兩岸目前各方面的發展已經優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而仍在向上攀升之中,對比之下,過去領先的歐洲、日本都各有難題,陷入長期的經濟不振,兩岸在很多方面當然仍有改善空間,但實在沒有理由枉自菲薄,把兩岸的政治、經濟各方面都看得一文不值。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兩岸同文同種,分別治理多年,雖然海峽分隔,卻是雞犬相聞,很自然會互相比較,因此兩岸幾乎是全方位的在競賽,這場競賽台灣曾大幅領先,近年對岸全面急起直追,越追越近,在有些方面甚至已經超越台灣,令我們憂心。兩岸的競賽是全方位的,不可能在此短文完全呈現,在此僅檢視雙方發展的一般現象及背後的主要原因。

台灣近十幾年經濟成長緩慢,人均所得少有提升,最明顯的現象是整個社會少有改變、難以改變,以最近的一些政策為例,管中閔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多年不成,只好喪氣走人;兩岸的自由貿易協定(服貿、貨貿)因太陽花學運,一直卡在立法院,沒有進展本部落格提出許多教育問題,都是多年沉疴,長期沒有改善政府提出任何政策都是意見分歧,無法讓大家普遍接受,而反對者只管批評,也提不出可行替代方案,久而久之,公務員得到的教訓是,不做事會挨罵,要做事會被罵更多,還是不做事好一點。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媒體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力非常大,有些人把媒體稱為第四權,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以外的另一獨立的權力,兩岸有各自的媒體環境,使兩岸的整體媒體狀況有相當大的差異,雖然近年雙方媒體有不少互動和交流。

比較兩岸的媒體,要比什麼?比誰的節目好看嗎?還是比誰會賺錢?很多人都對媒體有意見,對媒體有意見先要弄清楚媒體的目標是什麼,比較兩岸的媒體是要比較兩岸的媒體是否有達成媒體的目標,媒體的目標可以參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設置目標如下(通訊傳播委員會並未涵蓋所有媒體,但所有媒體具有相似的目標):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的幾個古文明之一,對比其他古文明,中國歷史有一些獨特之處,在這塊土地上居住的始終是漢族為主的多種族,少有改變(雖然現在的漢族已包含了過去一些少數民族的血統),這塊土地雖曾被外族統治,居民的語言和文化也少有改變,換句話說,中國歷史很有連續性,由一個接一個的朝代或政權串聯而成,在此歷史軌跡中,如何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是推翻清朝而建立的,類似於朱元璋推翻元朝而建立明朝,與蒙古併吞南宋和滿清併吞明朝很不一樣,當一個國家併吞另一個國家,因為原來已有統治系統,比較容易穩定,當一個國家自行崩潰,要重新建立統治系統,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必然形成群雄並起,爭奪統治權,就是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的慘烈內戰,從這樣看,民國初年的各地軍閥混戰到蔣介石北伐是典型的改朝換代內戰,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國家算是初步統一,蔣成為最高領導人,然而部份軍閥和共產黨仍有相當勢力,隨後的裁軍、中原大戰、剿共戰爭等則類似於歷史上朝代初立時的削藩、殺權()臣等,都是重建統治系統的過程,無所謂誰對誰錯,只是戰亂使老百姓的生活很困苦。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現的國際強權都清楚認知,實體戰爭的代價太高昂,最好是以實體戰爭以外的方式,達成國家的目標,因此強調「軟實力」,實體戰爭依靠國家的經濟及軍事實力,可以稱為硬實力軟實力則指經濟及軍事以外的實力,主要是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及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要發揮軟實力,需要靠各種媒體的傳播,現代人隨時都在接收各種媒體的資訊,等於是軟實力的戰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之中,比偶而發生的實體戰爭影響更深遠

軟實力這個詞是1990年提出來的,正值美蘇冷戰末期蘇聯集團解體的時候,可以解釋蘇聯集團未經實體戰爭即崩潰的原因,蘇聯集團的硬實力雖與美國集團接近,其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造成生產力和經濟的停滯,喪失監督機制的一黨專政制度造成嚴重貪腐,於是從民眾到官員多嚮往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當急劇的政經改革啟動時,集團的統治力突然失控,於是瞬間瓦解。另一個軟實力造成重大影響的例子是阿拉伯之春,從2010年底到2012年,北非和西亞的許多國家受到西方媒體的影響,發生一系列以民主和經濟等為主題的社會運動,這些運動多採取示威遊行和網路串連的方式,甚至進而推翻不符民意的政權,雖然這些國家至今動盪,沒能成功建立穩定的民主政治,西方國家的軟實力不容小覷。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無黨籍的柯文哲高票當選台北市長,顯示大部份台北市民對兩大黨都不滿意,不只是台北市,全台灣的民眾對於台灣的政治體制和運作,滿意度似乎都不高,不只是台灣,一些西方國家近年對民主制度也不滿意,例如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投書:民主政治已死?」不是各別政治人物的問題,是政黨政治的制度問題。

政黨政治的核心是,兩個或更多的政黨彼此競爭制衡,人民藉由選舉,選出一個或多個政黨執政,其他政黨則成為在野黨,監督執政黨的施政。政黨政治在很多國家已經實行多年,不難看出它的一些弊病:其一、政黨競爭常常變成政黨之間的惡鬥,不擇手段以求勝,洗腦己方支持者,仇視敵對方支持者,造成社會黑白不分、無法彌補的裂痕。其二、選舉所需的經費龐大,遠非一般個人和政黨所能支應,多數候選人和政黨勢必要尋求財團、企業支持,倘若敗選,政治人物很可能立刻失業,更需要財團、企業認養,無論如何,等到候選人和政黨勝選執政後,再伺機回饋背後的金主,因此形成金權政治。其三、實行政黨政治,政黨輪替和在野黨杯葛是常態,易造成政策中斷,政務官任期短,優秀人才沒意願擔任政務官,導致施政效率低的後果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在兩岸都曾經是最高領導人,也是爭議最多的人物,雖然過世多年,至今仍對兩岸的政治有相當影響,國民黨已經完全淡出大陸,現在可以比較客觀的來回顧和評論蔣在大陸時期的成與敗。

蔣介石的人生巔峰無疑是在1945年,當中國終於獲得抗戰爭的勝利,在此的爭議點是,抗戰爭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貢獻比較大? 抗戰初期共產黨的紅軍因為先前被國民黨部隊五次圍剿只剩約5萬人,到抗戰結束時,紅軍才發展到130萬人,無論數量和裝備都遠比不上國民黨部隊比不上當時的日軍,因此抗戰期間的主要戰役大多是由國民黨部隊打的,國民黨的貢獻比較大是無庸置疑的。另一方面也不該忽略共產黨紅軍的貢獻觀察抗戰後期日本國內(還有台灣)生活極端困苦顯示日軍難以在淪陷區內搜刮資源支持作戰,只能靠日本國內支撐,這是紅軍在淪陷區內游擊戰的顯著貢獻。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現在無疑是世界的第一強權,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成長,經濟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而且幾乎可以確定,不久以後其經濟規模會超越美國,中國的軍事力量,以質和量綜合來看,目前還排不到世界第二,但是幾乎可以確定,不久以後中國的軍事力量會達到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因此未來的幾十年到一百年,顯然會是美國和中國兩強爭霸的局面,回顧世界歷史,當一個強權崛起,而威脅到第一強權時,兩強常常會發生戰爭,以決定誰是世界第一強權,一些政論家或好事者於是提出中美終須一戰」的預言,是耶?非耶?

中國和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在東海和南海的一些島嶼有領土爭端,導致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再加上美國及其盟國不時散佈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希望圍堵中國,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崛起有相當疑慮,擔心中國會以武力擴張其領土和勢力範圍,假使中國真走上武力擴張之路,那中、美兩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灣自從蔣經國晚年開始大幅度接納西方的民主制度,至今已經近三+年,隨著民主制度的逐漸深化,台灣居民中希望台灣獨立的比例持續攀升,無論民進黨的台獨,還是部份國民黨的獨台,都是一種獨立意識,民主和獨立有關聯嗎?對國家有何等影響?

西方的民主源於個人主義,因為對個人的尊重,統治者需要被統治者的同意,而民主的主要目標還是個人主義,要追求個人的自由及尊重個人的差異,從尊重個人的差異自然會推進到尊重地區的差異,因此民主一般支持地方自治,從尊重個人的差異也自然會推進到尊重民族的差異,因此民主一般也支持民族國家,即具有相同認同的一群人,例如同一種族,形成一個國家。實現西方民主思想的選舉制度讓統治者獲得被統治者的授權,同時也尊重個人的差異和地區的差異,選民一般傾向投票支持同種族、同宗教、同地區或同意識形態的候選人,一個國家因此容易形成區域化,例如美國自始被建構成一聯邦,各州有相當高的自治權。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香港為了爭取普選特首掀起了占領中環的街頭運動,起初占中的聲勢非常浩大,但是隨著時間拉長,反占中的聲音逐漸出來,占中和反占中大致代表反中國和親中國的兩股力量,兩者幾乎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很有可能造成香港的認同分裂和長期政經動盪,讓人擔心香港未來的前途。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5314日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國家基本法律,兩岸至今未有政治談判,有的只是政治人物的一些口頭宣示,口頭宣示多少會有含糊籠統,而政治人物更可能更迭,因此政治人物的口頭宣示其實遠不如法律影響深遠,反分裂國家法立法至今快十年了,該是時候平心靜氣認真思考該法對台灣的長期影響。

反分裂國家法最重要的條文是第八條,原文比較囉唆,簡單說就是:若「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然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習近平上台以後大力反腐打貪,揭發了許多駭人聽聞的貪腐大案,在海峽這邊的台灣,馬英九原是以清廉形象選上總統,但是在任六年多,同黨部屬(包含縣長、民代、高官等)涉及貪污事件不斷,難道貪污是兩岸的共同特徵、歷史共業嗎?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十七年了,到今年以前大致平順,今年開始,香港人為了爭取全民選舉香港的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而有幾十萬人走上街頭,並且號召若北京不同意普選,即占領中環(中環是香港的金融中心)來抗爭,幾個月間風起雲湧,雖然未來的發展猶未可知,民主對於民眾的強大吸引力可見一斑,為什麼民主有這樣強大的吸引力?

選舉式民主對於民眾最明顯的吸引力是民眾手握投票權,讓人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原來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在選民面前必然變得很謙卑,讓一般平民覺得受到難得的尊重和自我滿足。可惜民眾當家作主的感覺時常只是一種假象,其實多受制於媒體的包裝和操控,觀察家在前文 台灣總統選舉的利弊得失 回顧了台灣的總統選舉,多數民眾從龐雜的媒體資訊中,難以真正了解候選人,因此選舉的結果事後驗證並不令人滿意。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