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西藏是中國的一大片領土有神祕的高原和藏傳佛教又有極受矚目的達賴喇嘛和藏獨爭議因此常受到世界關注,觀察家也關心、想認識西藏和藏獨,對於藏獨這樣的爭議主題我自然想正反兩方的說法都聽聽,卻發現台灣只出版支持藏獨的書幾乎看不到支持藏漢融合的書,台灣這樣偏聽一面之詞,如何能正確認識世界? 

我剛讀完支持藏獨的作家唯色女士的新書樂土背後真實西藏」,上網順手搜尋一下,台灣自2003年始竟出版了14本唯色的書籍(或許搜尋有遺漏,實際數目可能更多),恐怕沒有一個作家受到台灣如此青睞,只能說是台獨和藏獨相濡以沫、沆一氣吧!唯色所說都是實嗎?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家觀察世界的原則,簡單說就是「與時俱進以史為鑑」。世界一直在演變之中,觀察不能停在過去,須隨時接收新資訊,調整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就是「與時俱進」。唐太宗曾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近代國家的興替比古代複雜得多國家的發展屬社會科學雖有很多理論不像數理科學有絕對嚴格的邏輯支持,因此歷史事件的對照印證比雄辯滔滔的理論更近真理更有說服力 

中國大陸近一百年來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急劇的改變超過任何其他地方,因此觀察中國特別需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看起來不辯自明是老生常談很多人卻做不到以六四天安門的學運領袖為例他們當年的熱血令人欽佩,但是很多人至今活在當年的情境裡,持續宣揚反共和西方民主,完全漠視大陸二十多年來所獲得的大幅進步;類似地,長期接受反共教育的台灣人至今仍常以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反右等政治運動嚴厲批評中共政權,忘記了這些政治運動全都發生在四、五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現在的大陸已經完全不一樣。觀察中國顯然應該多看它近三、四十年的發展,較少關注它很早以前的歷史。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一年來,一個新名詞在中國大陸迅速流行,引人關注,這就是「互聯網+」。所謂「互聯網+」,就是「互聯網+X行業」,X可以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名稱,如「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工業」等,如細分行業,則有「互聯網+汽車」、「互聯網+環保」、「互聯網+能源」、「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零售」等,不勝枚舉。而「互聯網+零售」,其實就是B2C(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 

「互聯網+X行業」不是互聯網與某一行業的簡單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平台,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等,形成互聯網與某一行業的有機融合,以改造某一行業的進貨、生產、銷售與售後服務結構,以及其整個運行模式,從本質上提高行業的智慧化程度,進而提高其效率。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剛完成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擁護西方民主者自然借機宣稱,台灣經驗證明中國人適合實行西方民主,因此中國大陸也該實行類似西方的民主制度,到底中國目前是否適合實行西方民主?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最近剛讀完J. Burbank和F. Cooper合著的「世界帝國二千年:一部關於權力政治的全球史」(Empires in World History: Power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兩位作者寫作時是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歷史學系的教授,他們在書中檢視了世界上曾經出現的主要帝國,起於古代的羅馬和中國秦、漢兩朝,一直到近代的英、美、俄,以及近年崛起的中國,他們對現代中國著墨並不多,但讓我們看到歷史學者如何以世界史角度看待中國的崛起。

 

帝國一詞因為帝國主義而令一般人有負面印象,但是兩位作者不做價值判定,把一個國家稱為帝國,並無褒貶之意,例如把前段所列舉的國家全視為是帝國。兩位作者應該是美國公民,但是不避諱美國曾多次為了本身利益,而推翻不合己意的政權,並扶植親美政權,以此觀之,兩位作者算是相當公允的。

 

書中區別帝國和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傾向於把國界內的人均一化,同時還會把不屬於本國的人排除在外;帝國則向外延伸(常常是強迫性的),把不同民族拉進來,各民族的差異則在帝國治下被刻意突顯出來。帝國這個觀念本身,就已經預設要用不同方式,來治理政體內的不同民族。」民族國家的觀念大致起於十七世紀的歐洲,但是當時歐洲各國正開始殖民世界,都是帝國,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各國才逐漸趨近於民族國家,因此民族國家的歷史相當短,遠不如帝國的歷史悠久。

 

書中主要在描述各個帝國在廣大疆土上,統治多個民族或族群的不同方式,以中國為例,儒家君臣父子的道德社會階序和組織龐大的官僚系統是其統治特徵,與其他帝國都不相同。

 

民主的概念發紉得很早,羅馬早期曾實行所謂的共和體制,但隨著羅馬的擴張,「帝國治理工作的需求開始壓倒了共和國精簡的組識」,羅馬在西元前一、二世紀,經過一些波折,終於改為皇帝專制的帝國,後來分裂為西羅馬和東羅馬,東羅馬帝國竟綿延一千多年。民主到了近代大行其道,但是縱觀歷史長河,民主只是許多統治手段之一,而民主的方式也不只一端。

 

兩位作者把中國的「改革開放」評為:「這不是自由貿易也不是西方的勝利,而是長壽的中華帝國傳統又一次的轉型」,把香港的「一國兩制」評為:「香港回歸也突顯了帝國發展與互動的變幻莫測」,他們這樣述說現代中國的崛起:「這個長壽的帝國正扭轉著持續了兩百年的勢力分布,…,以全球政局推動者的身份重新出現在歐亞大陸上,再一次改革、振興了自己的帝國傳统」。

 

由於近代民族國家、民族自決等觀念的興起,現在世界上的國家數是空前地多,但是世界有變得比較好嗎?恐怕沒有。以現在令歐美,甚至全世界,都極為頭痛的中東和北非地區為例,這個地區在一次大戰以前的幾百年都屬於奧斯曼帝國(也翻譯成鄂圖曼帝國),當時是相當穩定的,一次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帝國分裂成現在的許多國家,加以伊斯蘭教的不同教派,造成至今烽火不斷、生靈塗炭,民族國家真不見得比帝國好。

 

十幾年前,很多學者和評論家還質疑中國的崛起能否持續,現在已經很少這樣的質疑,歷史學者把中國的崛起視為是長壽的中華帝國的復興,中國將恢復到兩、三百年以前在世界上原有的地位,中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被預期將持續走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字面上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一個政黨,它的政治主張是共產主義,即馬克思和列寧所主張的極端的社會主義。在1949年以前,共產黨確是這樣一個與國民黨爭天下的政黨,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共產黨的名稱雖然不變,其實質內容已經大為不同,簡單說,共產黨既不共產,也不是政黨,那共產黨是什麼?很多人至今仍望文生義,抱持過去的認知,因此誤解了現在的中國共產黨。

在政黨政治之下,政黨需彼此競爭,爭取執政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卻明定由共產黨執政,換句話說,現在的中國不實行政黨政治,共產黨雖名為政黨,不是政黨政治之下的政黨,共產黨既然一直執政,共產黨其實是中國的官僚系統,就像每個國家都有其官僚系統,中國的官僚系統名為共產黨。以台灣來對比,台灣人需通過高普考才能擔任政府公職,在中國大陸,有志擔任政府公職者需先加入共產黨,經共產黨的培訓和考核,若表現優異才能擔任政府公職,兩岸公職晉用的方式不同,台灣完全根據考試,對岸似乎更全面和周全。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自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導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至今不到四十年,締造了驚人的成長奇蹟,從「一窮二白」變成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並且被預料不久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在成功發展之下,不是沒有隱憂,近年最被詬病的是中國已偏向所謂的「權貴資本主義」(又稱為「裙帶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或「權本主義」等),權貴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的變異,簡單說,就是商業上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企業、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這當然不是好現象,有解決辦法嗎?

權貴資本主義的缺點很明顯,首先,它會造成不公平競爭,政府官員握有公權力,當政府官員介入商業,偏袒某些企業,勢必造成這些企業的有利局面,不利於其他企業,形成市場上不公平的競爭。市場經濟的原理是以公平的自由競爭,讓競爭力最強的企業勝出,以達到高效率的商業和經濟發展,不公平競爭的市場違背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必然降低商業和經濟的效率。其次,政府官員協助特定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企業自然要回饋官員具體好處,於是形成以權謀利的不正當政商關係,是典型的官員貪瀆行為,最被人民所痛恨,甚至危及政權的正當性。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世凱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重要人物,台灣的歷史書把袁寫成一個完全反面的丑角,在「戊戌變法」時背叛光緒皇帝,當總統時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最後背棄共和、登基稱帝,失敗告終。這些都是史實嗎?是對袁的正確評價嗎?袁是否有好的一面?

近年的歷史研究肯定袁世凱是「維新」的主要推動者,很支持光緒皇帝1898年的「變法維新」,在光緒皇帝察覺慈禧太后要反撲的最後關頭,曾密令袁從駐地天津率軍入北京發動政變,推翻慈禧太后,袁的天津軍力遠不如北京衛戍部隊,因此猶豫不敢發動,這時慈禧太后迅即幽禁光緒皇帝,發令逮捕康、梁和「六君子」等維新份子,袁為了自保,只好趕快向慈禧太后輸誠,坦白軍事政變密令。「戊戌變法」的失敗不是由於袁世凱背叛光緒皇帝,向慈禧太后告密,而是當時維新派的勢力遠不如保守派。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洲曾被稱為黑暗大陸,顯示它過去的落後、貧窮、政治腐敗和內戰頻繁,最近的十幾年,非洲已有相當大改善,許多國家從低收入開發中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開發中國家之列,影響非洲最大的正是崛起的中國,中國現在是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額遠勝美非和歐非之間的貿易額,中國從非洲進口大量經濟發展所需的自然資源,而向非洲出口許多工程建設和五花八門的製成品,另一方面,大量中國人短期或長期移居非洲,據非正式的估計,中國人目前居留在非洲的已達百萬以上,而還在增加之中。

由於中國從非洲所獲得的似乎多於非洲從中國所獲得的,加以中國移民在非洲的勢力持續增大,經營成果多半優於當地居民,於是一些西方評論者開始批評,中國是非洲的新殖民者,記者和教授Howard W. French的近著「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 就持這種觀點,雖然他的批評還算溫和。中國是新殖民者嗎?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從西安回到台北,這是我第一次去西安,旅遊了一個禮拜多,西安算得上是中國第一的旅遊城市,附近的景點非常多,八天根本玩不完,我從來不是旅遊玩家,不適合寫遊記,就不列舉去了哪些景點,只稍微說說在西安的見聞和感想,算是一個台灣人的觀點吧。

西安一般的物價比台北低一些,無論旅館、計程車、飲食的價格都頗合理,對比之下,旅遊景點的價格是蠻昂貴的,但是各景點的遊客,無論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相當多,顯示景點的定價符合市場需求,景點值得其高價,因此能幫西安賺進大把鈔票,不像是社會主義,倒更像資本主義。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人一般對自己的古文明相當自豪,多認為在工業革命以前的一、兩千年,中國文明曾領先世界上大部份其他地方,因此中國文化是優越的,中國大陸現在號召「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以此為訴求,但是文明有很多面像,世界上的各種文明各有特色,似乎很難比較,因此反對者認為,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是一種自大的、沒有根據的大中國思維,並不可取,這兩方面,誰比較有理?有沒有簡單的答案?

文明的比較牽涉到歷史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相當複雜,而且文明有很多面像,有些面像甚至無所謂優劣可比,若說中國文明在各個面像都曾領先世界,確是狂妄自大、沒有根據,不過時至今日,無論台灣、大陸,大家最在乎的面像無非是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主要就是人民能否過好日子,因此我們只鎖定這個面像,來比較中國文明與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幾年前,國際上對中國的崛起還頗多懷疑,尤其不看好中國異於西方的政治體制,隨著中國的持續成長進步,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智庫和政治人物改變態度,相信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並肯定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包括肯定中國的共產黨政治體制,讓我們看看這些外國人怎麼評斷中國模式。

著名的未來學研究者奈思比(John and Doris Naisbitt)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China's Megatrends: 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是這麼說的:「中國共產黨持續主政的狀態,有利於人民生計。長期的策略性計劃能夠施行,不會受到西式民主的任期屆滿必須改選的干擾和中斷。中國沒有在政治對立抗爭中受到撕裂,也沒有因為突然改道轉向而減緩速度,而是從改革一開始就朝向共同目標前進。自上而下的策略,受到自下而上的支持和參與。」「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和西方現代民主相對立、適合中國歷史與社會的政治模式,就如同美國在兩百多年前,創造了適合其歷史與社會的一個模式。」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創造了傲人的經濟發展成績,其經貿制度大多採自歐美,其政治制度則大致承襲了馬克思和列寧的共產黨體制,與西方很不一樣,因此被稱為中國模式」,從另一方面看,現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與歷史上的中國其實有許多暗合之處,似乎正印證了「政治離不開歷史與文化」。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就廢除封建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此後歷朝雖仍會把皇親國戚或重要功臣封為王侯,但多屬供養性質,而非擁有政治權力,與歐洲長期實行封建制度,至今仍殘存一些封爵,很不一樣。有兩千多年中央集權的歷史,現代中國實行中央集權是非常自然的,以中國的龐大,實行中央集權卻也是很獨特的。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股市從六月中開始大跌,半個多月市值跌掉近30%,造成人心惶惶、全球震動,直到總理李克強出訪歸國,以所謂的暴力救市,才逐漸把股市穩住,這是怎麼回事?嚴重股災預示了中國的經濟危機嗎?

不能只看中國股市急跌,中國股市是先急漲再急跌,以上海綜合指數來看,中國股市是緩跌了三年多,從去年中開始急漲,一年內從2000點漲到5000點,然後半個多月急跌到3700點,股市漲多回跌,本屬正常,但是急漲急跌就不大健康,其實台灣人應該對股市急漲急跌不陌生,一、二十年之前台股也常有急漲急跌,這似乎是發展中國家不成熟股市的常態。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完Bill Hayton所著的「南海」(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2014),剛巧南海的緊張情勢逐漸緩和,可以心平氣和地看看南海爭端的來龍去脈。

南海會成為多國角逐的緊張地區有四方面的因素,首先,各國都有民族主義,即使南海的眾多島嶼亳無經濟價值,各國也絕不願放棄領土主權;其次,曾有一些探勘報告認為南海某些地區蘊藏大量油氣,經濟價值高,雖然一直未獲證實,各國卻寧可信其有;其三,南海是歐洲、中東連通東亞海運的重要管道,每天大量物資(如石油)進出南海,幾乎成為東亞國家的生命線,中國和日本都擔心南海被敵對國家掌控;其四,藉由南海爭端,美國拉攏南海周邊國家圍堵中國。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介紹和討論「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書,多是西方觀點,中國觀點幾乎都被封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2011年出版的「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在大陸大賣了35刷,竟在台灣未出版,一般人看不到,台灣這樣只聽一面之詞,何能正確認識中國?觀察家因此寫此書摘,呈現中國觀點的中國模式。

「中國震撼」的第一章是「不再誤讀自己」,要中國人認清中國崛起的事實,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好過世界上多數國家,雖然中國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如城鄉差距大、貧富差距大、腐敗問題、環境污染等,但是這些都是歐美先進國家當初崛起時也曾遭遇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中國人不要貶低自己,對國家要有信心。中國崛起的獨特之處是和平,不像西方國家當初崛起時,伴隨大量戰爭和流血。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難得看到介紹中國的少數民族的書,「被隱藏的中國」正是這個主題,我於是立刻買下並很快讀完,書名的原文是「The Emperor Far Away」,直譯是「(天高)皇帝遠」,作者是David Eimer,英國人,多年擔任媒體機構駐北京的特派員,曾走訪中國邊疆的許多少數民族,本書是作者走訪的遊記,加上一些評論。

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大約是一億,占所有人口的不到百分之八,被官方區分為55個民族,部份民族希望被區分得更細,則可以區分為400多個少數民族,但官方尚不接受(台灣對原住民的區分也曾有類似現象)。中國存有大量少數民族的地區包含新疆、西藏、雲南和東北,被本書視為是中國的邊疆。新疆的維吾爾族和西藏的藏族有獨立傾向,東北的滿族和朝鮮族,以及雲南的大量少數民族和漢族則相處得相當好,完全沒有獨立的意圖。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灣反中反共最主要的說辭是中國大陸是獨裁、專制、極權政權幾十年前這種說法或許大致正確,現在的大陸早已不同,但是有些人卻仍然以此中傷大陸,讓很多人不明就裡、盲目反中反共現在的大陸真是獨裁、專制、極權嗎

根據政治學,專制政權一般指像古代皇帝一樣的君王有絕對的政治權力極權政權的最高領導人也有絕對的政治權力但通常不是君王例如納粹法西斯政權極權政權還強調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度控制獨裁政權僅強調最高領導人的絕對政治權力,因此獨裁的涵義比專制和極權廣泛,是專制和極權的共有特徵,我們將以獨裁這個共同特徵,檢視現在的中國大陸,是否符合獨裁、專制、極權。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包括逐漸的工業化和都市化,中國原來是農業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是農民,由於受限於土地,農業的產出總是有限,工業化才能提高產出、增加個人所得,工業化促成人口向都市集中而農民減少,農民減少後,適合以機械取代原來所需人力,因而提高農民的生產力,也能提高農民所得,中國正經歷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過程,後者尤其能看出社會的演變進化。

2012年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和很有影響力的智庫機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合作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2025年最有活力的城市」(The Most Dynamic Cities of 2025),它們蒐集了全球2600個都市的資料,建立模型,預估這些都市從2010年到2025年的發展,包括人口和經濟總量(GDP)的增長,最後列出經濟總量預估增長最多的75個都市,被視為是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具活力的都市。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的快速經濟發展震驚世界,很多經濟學者、政治學者都爭相研究中國是如何辦到的,中國的發展龐雜多端,要掌握到重點頗為不易,最近讀完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所著的「高思在雲:一個知識份子對二十一世紀的思考」,書中簡潔清楚地指出中國成功的三個主要因素,非常中肯,令人有撥雲見日的感覺,朱院士不愧是政治學界的頂尖人物。

中國能夠迅速崛起,最獨特的優勢是它特殊的政治體制,中國從19491979年改革開放以前,完成了相當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它把土地和工業資本都國有化或集體化,這些成為改革開放之後快速發展的資本。一個貧窮的國家開始發展經濟,最大的困難是缺少資金,窮國的人民只能勉強糊口,政府和人民都沒有餘錢可以投資基礎建設,中國因為都市土地都是國有,地方政府靠土地批租,即轉讓土地使用權,就能籌措到發展基礎建設的資金,而且隨著都市的發展繁榮,土地批租的價格會水漲船高,於是能籌措到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規模的建設。此外,中國建立了非常強的國家意識,能夠把資源集中使用在最需要的目標上,而其政治體制的動員能力非常強,可以達到社會最底層,因此執行力非常強。

文章標籤

觀察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12 3